不同的小孩,对考试有不同的感觉。刚上大一的时候,第一节课老师就讲分数的构成(比例),以及自己的上课方式。这是之前没有过的体验,再也没有不及格也没啥的感觉了。老师和同学们都有了新的共识,不能挂科。差生有了60分万岁,61分浪费的神级理论。对与大一第一个学期的我,十分紧张。数学和外语是真的险,上课没听,下课不学,自习课睡觉。这,真是没谁了。也准备好了挂一科的准备,考试周前几天就开始做题,记笔记。放假回家,感觉成绩也该出了。好像先查到英语六十,记得自己但时还挺高兴。没有挂科,后来又有了数学的60。到后面就懂,60时怎么回事了。老师看你平时表现,以及分数达到了最低线,然后加一波平时分。最后东拼西凑,有了那个60。在这,还是要谢谢那些年的老师们。不过对于数学和英语以及后面的物理的成绩,已经是意料之中。用功的还是专业课,记得`python`第一个学期是90。后面大二没有文化课,就十分舒适。排名就突飞猛进了,自己也有点出乎意料。不过,还是尽量多考一些吧。多总比少好,有总比没好。
大一的时候,还是由于观念不对。有一种读书(文化课)`无用论`,想着上完学去上班,文化课能有什么用呢。还是学好专业比较实在。也是这种想法,自己就比较排斥上学。其实,这也是自己对于不足的害怕,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弱势。说白了,就是逃避。可总会去直面问题,不如提前做好准备。还是要尽量提高学历,专业能力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,加强综合竞争力。学历还是决定了起点,也关乎终点。还是要看得清,摒弃学历无用论。
这也大二下学期了,也考了三次期末了。对于考试也看的透了,一定抓住老师划的知识点。感谢那些给你划知识点的老师,因为划的都在考试卷上。当你对那门考试没把握的时候,一定去看老师划的知识点。别懒,有必考的知识点一定要抄到书上。不说了,我的去抄书去了。
评论